目前分類:文章 (57)
- Apr 07 Wed 2010 00:36
【文章】群
- Mar 24 Wed 2010 16:56
【文章】借句 席幕蓉
- Jun 03 Wed 2009 14:55
【文章】把自信與友善寫在臉上
蠻有感覺的一篇文章
不知道你們看了之後
是否有那麼一點熟悉的感覺呢?
呵呵
- Dec 12 Fri 2008 23:53
【分享】危險心靈 有感句
◎如果一間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,聽不到嘻笑的聲音,應該充滿健康活蹦看不到活蹦亂跳的身影,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監獄刑期有什麼差別?
◎反對那些錯的,是不是代表我們就是對的?
◎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?或者,長大意味著不斷地失去?
- Nov 01 Sat 2008 00:29
【分享】愛情?哲學?
蠻有趣的一篇文章
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?
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,要不回頭地走,
- Sep 15 Mon 2008 20:47
【佳句】何時告別?
◎何時告別才好呢?-你對自己認識的東西,最好能暫時與他告別吧!
即使是短暫的片刻也好。當你要離開一個城鎮時,方知那些高塔
都是聳立在那本來就高聳的屋頂上的。
- Aug 06 Wed 2008 01:47
【分享】張曼娟--青春
我並不是那麼快樂,我只是堅持,不肯讓痛苦掠奪了我的快樂
其實,生活中的瑣碎折騰和挫敗,都是不可避免的,正因為這些困境
來勢洶洶,安然度過了以後,便有了一種慶幸與感激,真正可貴的幸福
原來不是從快樂之中來,而是從憂愁之中來。
- Jul 21 Mon 2008 15:25
【分享)】不錯囉
年輕的時候,我們和很多人、很多事,有很多的糾葛。
那時候我們有很多不自覺、不得已,
覺得別人辜負了,或者是對不起自己。
漸漸長大,看事情的立場改變了,
我們發覺原來每個生命都得為自己找出口。
- May 09 Fri 2008 17:14
【分享】施比受更有福
誰說金錢買不到快樂?錢其實可以買到快樂,只是錢得花在別人身上,或捐助社會公益,因為樂善好施的人果真比守財奴更幸福。
加拿大卑詩大學的心理學Elizabeth Dunn等人在期刊Science發表的研究顯示,「施比受更有福」的確有其科學根據。他們進行三次實驗,評量人們把錢花在自己身上,或用在請別人吃飯、慈善捐款等社會公益用途之後,感覺有多幸福快樂。
Dunn 指出,他們發現,花較多錢在別人身上的人比較快樂。她對幫助別人能夠讓人感到快樂並不意外,卻沒想到效果這麼強大,也想不到善用財富比擁有財富更能夠令人快樂。這項研究也顯示連對日常用錢方式做一些微小的改變,就可以製造幸福感受。想要快樂並不難,只要善用自己所有的,多想想自己能夠如何幫助別人就行了。她說,過去有研究發現快樂與社會公益的關聯,但這份新研究顯示,支持社會公益的捐贈是快樂的真正原因。此外,並不只有金錢才能幫人,貢獻時間或技能應該也可以獲得快樂。
- Apr 04 Fri 2008 15:54
自以為聰明
利用身體語言引誘對方去思考、去尋找
這樣得出的結果才最有說服力
因為人可以懷疑別人
卻不會懷疑自己
自己找到得答案當然是正確的
- Mar 18 Tue 2008 20:42
【分享】孤獨六講-蔣勳
【情慾孤獨】
因為人們已經沒有機會面對自己,只是一再地被刺激,要把心中的話丟出去,卻無法和自己對談。
生命裡第一個戀愛的對象應該是自己,寫詩給自己,與自己對話,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,聆聽自己的心跳呼吸。
阮籍(竹林七賢之一)不在母親喪禮上哭,讓所有人說他不孝,而看到他(因悲傷)吐血的只有一個朋友,便把他寫在《世說新語》。他不是沒有道德,而是他不想讓道德情操變成一種表演。
在我的文化中,以「愛」、「關心」或是「孝」之名,其所作的任何決定都是對的,不允許相對的討論、懷疑-而沒有懷疑就無法萌生孤獨感,因為孤獨感就是生命對生命本身採取懷疑的態度。
- Feb 01 Fri 2008 19:50
【分享】困擾
搞清楚困擾的具體來源,
比起一味想 「終結人性」 的假超然自欺更為實用。
夢想尋求「靈肉大對決」的一勞永逸之道,其實問錯了問題。
這樣的心態說穿了只是想誇耀自己;
人不可能,也不必要純粹為了壓抑而壓抑,
- Sep 19 Wed 2007 15:35
【文章】人生,不一定要當「最好」, 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「更好」
人生,不一定要當「最好」, 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「更好」 ;
不一定要登峰造極,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保持在進步的狀態中。
曾經聽過有一位老太太,在她六十八歲的生日派對上如此許願著:
「我 40 歲學彈鋼琴 (現在她老人家已可以在教會中彈琴 ),
- Sep 12 Wed 2007 18:06
【分享】 I Want to Love You
我期許我自己是如此
- Aug 17 Fri 2007 20:15
【分享】劉墉「一生能有多少愛」
愛,就不要多問
愛,何必問許多?
問得太多,只怕就不愛了。
成熟的人不問過去;